【忆山师名家】田仲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路人 田仲济 田仲济(1907-2002),山东潍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传授。著名教育家、作家和文艺理论评论家,现代文学学科和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定者与开拓者之一。田仲济1930年结业于上海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1950年任齐鲁大学传授兼中文系主任,1951年来我校中文系任教,后任我校教务长、副校长。其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讲授和科研事情,作品主要集中在杂文、散文、随笔、文学理论、作批评论、文学研究、文学史等范畴,著述达300余万字,代表性论著有《中国抗战文艺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曾兼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社联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曾担任政协山东省常委、中国民主联盟山东省委常委等职,享受国务院当局特殊津贴。2007年8月17日,北京。
“纪念田仲济先生百年诞辰、《田仲济文集》出书座谈会暨手稿藏书捐赠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集会室隆重进行。主持集会的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讲话人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这次集会的报道在当晚《新闻联播》播出。能让CCTV和这些“国字号”大人物如此存眷的田仲济先生是久负盛名、驰誉中外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我校文学院传授。
其一生的文学勾当、文学研究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以致与现代中国的汗青精密相关。展开全文 1907年8月17日,田仲济生于山东潍县一个消灭的封建家庭里。几百年前,他的祖上富甲一方,有“田半城”的传说。
厥后,田家衰败了,田仲济曾祖父开始变卖祖上留下的地盘和房产。祖父归天后,田仲济全家搬到潍县西关一处小宅院,仅有少量地盘维持糊口。1914年,田仲济入私塾,但读的是《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二年转入新式学堂读小学。
1922年,他进入潍县文华中学进修,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在这里,他首次交友了共产党员同学。
中学结业后,田仲济升入济南的山东公立贸易专门学校,住在姨妈家。姨妈女儿陈瑛,与他同岁,酷爱文学,喜欢创作,厥后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笔名沉樱。姨妈家有大量的文学作品。
田仲济在阅读中,在与沉樱交流的历程中,逐渐对文学发生了乐趣。1926年,由于汗青原因,田仲济被编入山东大学法学院商学系。
1928年产生“五三”惨案,日军占领了济南,学校停课。田仲济回到故里,与同学一起组织本地青年举办“五三”念书会。他们阅读了其时最新的文学期刊,如太阳社和缔造社的杂志,出格“爱慕无产阶层革命文学”,追求平等、民主息争放。
其时,田仲济险些读遍了蒋光慈的小说和阿英的文艺评论,为新鲜还难免幼稚的无产阶层文学理论和创作所倾倒。1929年头夏,田仲济到上海入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系进修。当年秋天,开办了他的第一个刊物——《青岛时报》副刊《野光》。
晚年,他回忆此事时说过,《野光》的刊名是受到蒋光慈开办《太阳月刊》的启示。这也是田仲济文学创作生涯的正式开始。1931年,田仲济回到济南,在正谊中学任教,同时开始开办他的第二个文学刊物《童贞地》文学周刊。
1931年7月,他与武仅民成婚,从此两人相濡以沫63年,“共扶持,共磨难”,白头到老。1930年月,田仲济以《青年文化》为依托,把文学勾当与思想启蒙、抗日救亡精密地接洽在一起,同时也扩大了他文学勾当的影响力。
颠末近两年的筹备,青年文化社于1934年在济南正式建立,田仲济当选为理事长;1934年11月,《青年文化》杂志创刊,田仲济担任主编。《青年文化》在宣传抗日救亡、还击封建复古逆流、接头中国语言文字成长偏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感化。田仲济一直爱慕杂文,这时期在《青年文化》颁发了他初露锋芒的一批“鲁迅风”式的杂文。直到1936年底《青年文化》与一批进步文学期刊同时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竣事了田仲济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飞腾。
抗战时期,田仲济先后担任民国当局教育部中小学办事团编辑组做事,卖力主编《开国教育》,后担任冯玉祥政治研究室研究员、中国村落建设学院副传授等。不外, 以上都是他维持保存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文学而且悄然立室。
上世纪20年月末,田仲济在上海念书时就试笔散文和杂文创作。30年月前期在文坛崭露头角,40年月是田仲济杂文创作的极盛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仅1940年一年,他以“田仲济”的名字颁发的杂文就达53篇。为避毒害,他还以野邨、邨、青野、小淦、蓝海、兰海、柳闻、杨文等笔名颁发杂文。抗战时期杂文中兴,田仲济属于其时创作数量多、影响大的少数杂文家之一,先后出书了《情虚集》《发微集》《夜间相》等多部杂文集,成为厥后载入文学史册的一代杂文名家。
田仲济杂文起步就自觉师承鲁迅杂文传统,从那时候起直到晚年。田仲济始终认为,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曾经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杂文家,“中国杂文主要的是鲁迅气势派头的延续”。唐弢、聂绀弩、冯雪峰等莫不如此。
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对田仲济来说,不只研究,更有实践;不只担当,更有捍卫。其影响不是一时,而是终生。
这一时期,田仲济的杂文从各个角落通过各类事物直接地反应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现实,画出了中国的社会之“相”及其某一类型形象,在其时发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有这样一种说法:上世纪40年月杂文名家中,上海有唐弢,延安有徐懋庸,桂林有聂绀弩,重庆就是田仲济了。
著名学者钱理群读田仲济杂文时感触:“本来抗战中后期的大后方另有如此成熟的杂文!” 除杂文创作外,田仲济还以文学编辑等脚色投身到抗日文化大水中。1938年,他在西安以青年文化社的名义开办了《陈诉》半月刊;1940年月,他在东方书社担任编辑主任时期,编辑出书了大量进步文学书籍,个中影响较大的是他与臧克家、叶以群等一起编辑出书的《东方文艺丛书》(个中有郭沫若的《今昔集》、臧克家《古树的花朵》等10册);1942年,他与沉樱、姚雪垠、曲润路配合开办了现代出书社,他主编并连续出书现代文艺丛书;期间,他还到场了自强出书社的编辑事情;1944年,他与姚雪垠、陈纪滢一起组织“微波”社,开办了《微波》文学月刊;另外,从抗战中期开始,田仲济努力到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勾当,还帮忙挚友梅林介入了老舍带领下的《抗战文艺》杂志的编务事情。
抗战8年的大后方文坛,常常能看到田仲济的身影。他的文学创作与他所编辑的这些在血与火中降生的文学书刊,其影响虽有巨细之別,但都同抗战文艺思潮精密相联,与抗战文艺的深入成长密切相关,体现了田仲济的情怀和继承、庆幸与空想。
1979年,在济南家中,与现代女作家沉樱重逢 1941年,田仲济撰写的《新型文艺教程》由华中图书公司出书。著名文艺理论家、新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至今在我所见到的规模以内,田仲济先生的这一本《新型文艺教程》,实在还是用上述的体裁和文笔写成的第一部文艺理论和常识的书,给学术思想的通俗化事情开发了一个新的途径。”这一时期,田仲济还出书了《小说的创作与浏览》《作文修辞发言》《杂文的艺术与涵养》等文学理论著作,明确地阐明他对文学艺术的根基观念。他在强调文学作品必需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同时,自然更倾向于对文学作如是观:文学应尽量切近时代、改造现实、激扬人生、改善人们的精力面孔,造就高贵、正直、向上的心灵。
这种强调文学的思想打击力、强调文学承担“改造人类精力面孔”职责的文学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田仲济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定人之一。著名学者樊骏指出:“他与李何林、任访秋等人,早在40年月就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是这门学科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抗战胜利不久,田仲济很快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新文学的断代史——《中国抗战文艺史》,1947年由现代出书社出书。田仲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部学术著作,得力于他多方位地介入了抗战文艺的缔造,积聚了大量原始的文献史料和文学糊口的实感。正如有学者说:“假如后人研究抗战文艺面临的是史料,那么作者(田仲济)面临的是糊口,是亲历的见闻。
这些糊口经他的手酿成史料而生存下来。因而读这样的书,首先的收获往往是相识到很多史实,而且增加对谁人时代的感性认识。”这部著作既有史料价值,更有学术价值:它梳理了中国抗战文艺的源头、抗战8年文艺的成长脉络和多元的内涵线索,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冲破。
1946年8月,田仲济受聘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副传授,后提升为传授。1949年9月,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改名为国立音乐学院上海分院,田仲济任秘书长。1950年夏,田仲济受聘齐鲁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传授、系主任。1951年2月被中央人民当局政务院录用为山东省人民当局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1年下半年调山东师范学院任中文系传授,1953年4月任副教务长。从新中国建立至1970年月,作为新文学史家,田仲济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文学文献史料的汇集、整理和保藏事情。
刚到齐鲁大学,他就让有关方面购置了东方书社出书的新文学书籍。到山师不久,他又想把藏书仆人稼民在潍坊的藏书转移到山师图书馆,最后这些书籍按照时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王统照的意见保藏到山东省图书馆,得以在更大规模内发挥了感化。田仲济还让山师图书馆不停购置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书籍和期刊,使得山师图书馆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资料中心之一。
1955年,高教部划拨给山师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造就经费8000元,田仲济把这些钱全部用来购置图书资料,并建成了专门的资料室。需要出格指出的是,田仲济阻挡资料垄断,力倡山师的资料让学界共享,所以常常有一些外单元学者专程来山师查阅资料。海内一些学者的著作,如陆耀东传授的新诗门户论、田底细传授的曹禺作品论,他们写的跋文或刊信中,都提到山师有关藏书所赐与的帮忙。文革后期,还没有完全挣脱“审查”的田仲济,冒着再次被打垮的危险,突破了重重阻力,让有关方面把著名藏书家瞿光熙保藏的大量宝贵书刊运到了山师图书馆。
当个中一部门被工宣队带领视为涉嫌“毒草”的书籍要被强令退回时,田仲济便暗暗地让山师聊城分院把剩余的书刊转运到聊城去了。新中国建立后至文革前,田仲济在中国新文学史研究、五四文学研究、三十年月文艺研究、鲁迅研究、陈诉文学研究方面的研究结果为学界瞩目,尤其是他对陈诉文学的研究,无论是文献史料的汇集整理还是理论阐释都到达了领先程度。田仲济在对“五四”以来陈诉文学与社会汗青成长举行仔细考查、梳理以后说,陈诉文学应该是“同五四新文学的降生同时降生的。
虽然‘陈诉’或‘陈诉文学’这一名称简直定是30年月的工作”,除新闻性、文学性外,陈诉文学“若另外另有什么特征的话,就是它的进步性了”。这些阐述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因为以往人们多认为中国陈诉文学是降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田仲济在1962年就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期的前后已有了萌芽期的陈诉或雷同陈诉的作品”。
他的这一概念,现已为文学史研究者所认同了。再有,田仲济颠末原始资料的挖掘以及对茅盾等作家的会见、考据,得出文学研究会提倡无产阶层文学的时间至少不比缔造社、太阳社晚这一观念,至今仍被现代文学史家所重视,并写入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之中。
这些理论建树,表现了田仲济作为第一代现代文学史家扎实研究、对峙己见、独立摸索的难得学术创新勇气和精力。1954年,高教部核准了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学校,山师是最早招收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少数几个高校之一。田仲济也就成了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指导教师,从1955年开始正式招收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十七年”时期,田仲济依然撰写杂文,纵然在反右以后,他明知有可能给本身招来贫苦还是继续用杂文针砭现实。比方他的杂文《雅量》颁发后再次遭到内部批判,打消了他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对新时代的杂文,仍然满怀但愿,而对不公平的批判,他问心无愧地说:“不愉快自然是不愉快,但我的性格是只要我行我是,没做见不得人的事,一切我就不去管它。”这就是作为杂文家田仲济一生坚守的个性和品格。“文革”竣事后的1977年,田仲济已经70岁了。
他在负担着繁重行政事情的同时,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造就诸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就。新时期以来,田仲济继续竭尽心思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1979年,他与孙昌熙传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出书最早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之一。田仲济领导编写人员当真总结了开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左”的和形而上学的深刻教训,对编写人员提出解放思想,脚踏实地,恢复汗青原来脸孔的要求。
这本书出书后,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和日本《野草》杂志以及海内《文学评论》等报刊相继颁发推荐和评介文章,必定了这本书较早地恢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原来面孔,是一本可信之书。田仲济在为这本书亲自起草的《编写提纲》中说,鲁迅的《华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至今还是我们文学史研究的表率:撰写文学史,既要勾勒文学汗青成长的全貌,展现其主潮,又要反应出每个汗青时期的特点,展现其富厚性和多样性——既要突出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又要兼顾每一汗青时期具有差别特点或影响的作家作品;在拓展研究范畴的同时,还要反应出各个门户及形式气势派头的多样化,不能把文学史写成作家史或作品论。田仲济还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格要注意拨乱横竖,扭转“左”倾思潮的影响,对一些险些被人忘却或预计不足、颇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对其汗青与审美、思想与艺术、成绩与局限,做恰如其分、有理有据的阐发,不点缀,不掩盖,不夸大,不缩小,让汗青本身来措辞。
同时,他提醒大家,要警惕在阻挡一种不良倾向的时候必需防止另一种倾向,不能走极度或“过犹不及”。70年月后期,在山东师范学院 田仲济多年对峙的“脚踏实地”“知人论世”“文质并重”,不因人废文、不为贤者讳的治史原则,也表现在他与孙昌熙传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田仲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在海内出书现代小说史,可能这是第一部。”经考据,这本小说史著作简直是中国人撰写并出书的第一部。此前出书的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是美国籍。
同年同月出书的赵遐秋、曾庆瑞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只是该书的上册。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小说史观、现代小说的汗青分期、小说史的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别水平的创新和开拓。上世纪80年月,田仲济亲自编辑或主编的另外两套书影响较大,一是六卷本的《王统照文集》,二是《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散文杂文集》。
2007年,山师中国现今世文学学科被评为国度重点学科。此时,田仲济已经归天5年了。可是全体学科同人首先感念的是学科奠定人田仲济先生,感念他创造了深厚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感念他几十年的辛勤培育和学术引领。
在学科建设方面,田仲济最突出的孝敬体现为学科的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田仲济于1962年就在山师率先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室,上世纪70年尾扩建为海内少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借助于这一平台,他在1979-1985年间,先后引进著名诗人、诗论家孔孚,诗歌评论家吕家乡,小说评论家宋遂良,诗歌评论家袁忠岳等优秀人才。
出格要说明的是,这4人中有3个“右派”、1个“准右派”(因右倾而被解雇团籍)。引进这些人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刚开始不久,大都人还在张望,生怕再犯政治错误。在这种形势下,田仲济先生以不凡的胆识和勇气,顶着重重压力,把这些“危险人物”调到本身身边。这些人才引进后,再加上山师现代文学团队的原有成员(以年纪为序)冯中一、查国华、书新、顾盈丰、蒋心焕、朱德发、冯光廉、崔西璐、刘金镛、韩之友等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团队。
到1985年,山师现今世文学团队在田仲济之下,拥有“20后”3人、“30后”11人、“40后”4人、“50后”5人,如此阵容学界稀有。1986年,田仲济近80岁高龄退休,但他在山师的中国现今世文学学科建设方面并没有因此放松。
他常常申饬本学科的同事们:“资料的汇集、积聚和整理是我们的传统,要不停增补、添置新的资料。”他认为,文献史料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举行的研究,才能经受住实践和汗青的磨练,才能写出有学术生命的著作和论文。从1978年到1986年,田仲济又招收了29名硕士研究生,每一位研究生的发展和成长无不渗透着田先生的心血。他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
他认为学生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治学与为人,二者不行偏废。在学术上,田仲济要求门生注重学术积淀、固守学术道德,必然要大量阅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报刊,通过原始文献的感知打好文学史研究的功底;必需到外地访学,遍及查阅研究资料,遍访学术名家。
但结业答辩时,他对本身的门生绝不留情,多次要求答辩委员会在他的学生中必需有不通过的。严师出高徒。
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高校事情的多数较早提升为传授,险些全都是博士生导师,都成了各自研究范畴的知名专家,另有的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度教委表扬的“做出突出孝敬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得到者”。跟着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横竖和学术事业的不停繁荣,70岁以后,田仲济到场的学术勾当越来越多。
1977年到福建师范大学讲学,1978年出席在厦门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集会,1979年出席在北京进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审稿集会。在北京的这次集会上建议建立了高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厥后改名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田仲济当选为副会长,列副会长之首。在研究会第一次理事集会上,决定出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田仲济当选为副主编,列副主编之首。1980年在包头进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年会,田仲济当选为副会长,依然列首位。
1981年12月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讨会”。1983年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建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接头会,田仲济当选为会长。1984年4月到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会见。
1985年在天津进行的解放区文学接头会,会上建立了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田仲济当选为会长。1989年11月,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在山师召开,他管辖集会的全面事情。1992年11月,他以85周岁高龄到北京出席“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讲话。
1993年4月,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山东省文联、山东省作协、山师等结合主办了“田仲济杂文研讨会”。罗竹风、姚春树、刘锡诚、钱理群、吴福辉等60多位学者出席这次集会。与会者高度评价了田仲济杂文的思想艺术成绩和文学史职位。1984年,应邀会见加拿大圣玛利亚大学 田仲济全身心投入学会事情,始终把增强学术研究放在首位。
他担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持久间,有一件事出格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有关带领人的赞赏。由田仲济倡议,1991年10月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了“文学研究会建立七十周年暨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其时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经费坚苦问题,文学研究会建立70周年竟没有举办过其他纪念性学术勾当。
因此,到济南出席集会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带领认为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首开民风,办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91岁高龄的许杰专程赴会,濡墨挥毫留字:“文学是为人生的;文学是人学,文学即人学:文学事业是人闹事业,也是毕闹事业。
”上世纪20年月中期就到场文研会的蹇先艾专函祝贺,但愿大会“当真举行学术接头,必定这个会社(指文学研究会)的成绩,指出不足。看看是否某些优秀结果今天尚可鉴戒,予以精彩的汗青评价”。
这些语重心长、言短意深的活,是对这次学术集会最好的评价。田仲济晚年做的一项重要事情就是请求辞去本身担任的学会带领职务。在他先后辞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今世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之后,又要求辞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职务,但学会常务理事会和省社科联都不承诺。
他看到中年学者朱德发传授迅速发展,更坚定了告退的刻意,多次敦促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打陈诉给省社科联带领,发起由朱德发接他的班,担任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会会长。他不贪恋权位、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子弟的恭敬。1991年,田仲济被评为享受国务院当局特殊津贴专家。
他的散文荣获1993年世界鹞子都文学创作院文学创作荣誉奖。他的著作已被译成日、韩、英等多种文字在外洋出书。晚年的田仲济,虽然身患多种暮年性疾病,但腰板很直,思维清晰,年逾90岁仍能做到糊口根基自理,逐日用放大镜念书、读报,偶然写点小文章,精力糊口是充盈的。
2001年夏,田仲济因病住院;2002年1月14日病逝,享年95岁。按照其“死后,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入大海”的遗嘱,2002年1月20日,在青岛,田仲济先生的骨灰与老伴武仅民的骨灰一起撒入大海。资料来历:师大新闻网 文字:蒋心焕 魏建 编辑:崔瑞 责编:王艺轩 刘内心 审编:周楠返回,检察更多。
本文关键词:【,忆山,师,名家,】,田仲济,中国,现代,【,爱游戏app下载
本文来源:爱游戏app官方下载-www.shh-jh.com